众所周知:
孩子近视一般都是轴性近视引起的,这种近视是由于眼轴增长导致,若把眼球比作一个气球,就是由于气球直径发生变化引起的膨胀(近视),目前绝大部分孩子属于这类近视。
600度以下属于中低度近视,
600度以上属于高度近视
属于近视孩子的分水岭
临床上
根据眼部是否发生病理变化
又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
600度以内:眼底无病理性变化,用适当的眼镜或其他矫正方式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。
600度以上:高度近视是一种伴有眼轴延长、眼底退行性病变及视功能障碍的屈光不正,眼底问题不可逆转属于生理性病变,无其他视功能异常等现象可以通过戴镜、OK镜(不一定建议)、近视手术进行矫正。
过了600度“分水岭”,眼睛有哪些“难关”?
高度近视人群常由于眼轴明显延长、眼球后极部扩张等一系列眼部组织的病理变化。
容易出现夜间视力差、飞蚊症、漂浮物、闪光感等症状,与正常人相比,发生视网膜脱离、撕裂、裂孔、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得多,严重者可以致盲。
1.视网膜脱落是高度近视引发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。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,极易使视网膜脱离从而失明。
2.黄斑出血:高度近视会使眼球变大,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,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的正常关系出现代谢失调,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,就会造黄斑出血,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伤。
3.黄斑部病变:出现黄斑出血以及黄斑裂孔等,一旦发生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,是高度近视眼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
4.玻璃体病变:高度近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液化、变性、浑浊,甚至会出现黑色蚊状飞行物、丝状物等情况。
5.后巩膜葡萄肿:高度近视眼绝大多数为轴性近视,因前后直径不断延长,眼底巩膜壁局限性向后方膨出,屈光度数进一步加深,眼部B超可以进行明显诊断。
6.视网膜萎缩性变性:由于眼轴变长,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,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、裂孔,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,导致失明。
7.青光眼:研究发现,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性青光眼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6-8倍,约30%人会演变成青光眼,且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下降往往被高度近视眼的病变所掩盖,因而容易忽略,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。
8.白内障:高度近视者会比正常人早出现白内障,高度近视眼睛内营养代谢不正常,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,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。
一旦过了600度近视大防线,高度近视不只是近视度数高,也容易发生更多的眼底病变!
特别是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,有失明的风险!
2017年,台北市卫生局制作了一部名字叫《谁偷走我的光》的公益宣传片,讲述了台湾一位29岁的年轻人,因高度近视而患青光眼最终导致失明的悲惨故事。
600度作为一个分水岭的最大区别就是,600度后,度数越高,年纪越大,高度近视者患眼底病变的概率越高!
1.视力建档—监测期
孩子从小建立视力发育档案,儿童青少年近视远视储备监测,定期进行检查,包括视力、验光、眼压及散瞳眼底检查等,监控度数发展,时刻预防眼底病变的产生。
2.预防近视—监管期
从小养成好的用眼习惯,牢记20-20-20护眼法则,不长时间用眼,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、距离,合理饮食不挑食,合理休息不熬夜,首先预防孩子近视。
3.控制近视—调控期
近视的孩子需要使用近视防控手段控制近视,如:近视离焦眼镜、OK镜、软性离焦镜、低浓度阿托品,防止孩子一不小心跨过600度这个分水岭。
4.高度重视—预警期
若是一旦达到了600以上,建议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到专业医院进行散瞳验光,佩戴合适的眼镜。
平时应少用眼、多眨眼、常远眺、勤热敷、营养要跟上,同时避免剧烈运动。
若高度近视患者突然出现视野缺损、暗点、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是有闪光感、视力下降等症状,应立即去医院检查!
未近视的孩子家长需要预防孩子近视
近视孩子家长需要延缓近视增长速度
否则
一旦近视达600度以上
引起眼睛器质性病变
请及时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定期复查、及时处理!
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!
寒假来临
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们安排一次检查
扫码预约不排队哦!